復蘇金黃色葡萄球菌SAATCC6538、銅綠假單胞菌ATCC15442、大腸桿菌ATCC8099,并分別接種于營養瓊脂培養基中,持續培養18~24h。于菌株培養后,使用無菌接種環挑取培養物,置于0.85%無菌生理鹽水中,制成細菌換懸液,并以麥氏比濁法適當調節細菌含量(5×105~5×106cfu)。
使用臭氧水生成器制備臭氧水后,取容量為1L的大燒杯,于充分清洗、消毒后,以臭氧水沖洗3次,每次3min,然后用于連續接取4份臭氧水,分別置于4℃、10℃、23℃、30℃恒溫實驗箱中,觀察不同時間臭氧水濃度(mg/L)變化情況,分析臭氧水在不同溫度條件中的穩定性。
碘量法檢測原理:臭氧能夠和碘化鉀水溶液發生反應,并游離出碘。于臭氧水配置后獲取樣本,使用0.01mol/L硫代硫酸鈉溶液(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滴定游離碘,計算硫代硫酸鈉消耗量即可得出臭氧量。具體反應公式如下:
O3+2KI→O2+I2+2KOH
I2+2Na2S2O3→2Nal+Na2S4O3
碘量法具體檢測步驟:獲取100mL臭氧水,將其轉移到500mL容量瓶當中,并加入20mL碘化鉀溶液、10mL硫酸溶液,以緩慢晃動方式使液體完全混勻,然后加入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持續滴定至顏色消失,一邊滴定一邊輕柔晃動。于滴定結束后,統計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使用量。臭氧量(C)計算公式如下:
C=2.4×L(其中L為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使用量,單位mL)
使用臭氧水生成器制備2mg/L的臭氧水溶液,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例,進行中和劑實驗,以選擇理想中和劑。以《醫院消毒技術規范》中的相關規定為依據,將實驗設置為6組。中和劑實驗分組及方法。見表1。
分別在6組中獲取10μL溶液,并將所獲取溶液接種至營養瓊脂培養基,于37℃厭氧培養箱(80%N2+10%H2+10CO2)中持續培養72h,統計細菌數量,根據觀察、統計情況分析中和劑作用。滿足下述條件認為中和劑適合應用于實驗當中:(1)a組細菌不生長,或細菌數量<b組;(2)b組細菌數量<100cfu/mL;(3)c、d、e三組細菌數量相差<10%;(4)f組細菌不生長。
使用臭氧水生成器制備2mg/L的臭氧水溶液,按照不稀釋、1倍稀釋、2倍稀釋順序獲得2mg/L、1mg/L、0.5mg/L 臭氧水,留待使用。取兩支試管,分別標記實驗組1、實驗組2。實驗組1:獲取4mL臭氧水,加入0.5mL菌液,充分混勻,反應至規定觀察時間后,獲取0.5mL臭氧水和菌液的混合液,加入4.5mL中和劑,充分混合,獲取0.5mL混合液,進行瓊脂傾注培養(2份),在48℃厭氧培養箱中持續培養48h,觀察并統計細菌數量(cfu)。實驗組2:將臭氧水換為等量蒸餾水,其他操作均與實驗組1相同。每種濃度臭氧水及實驗組2均重復實驗3次,取平均數。根據實驗組1、實驗組2細菌數量(cfu)計算殺菌率。
殺菌率=(實驗組2細菌數量-實驗組1細菌數量)實驗組2細菌數量
觀察以下指標:(1)分析不同溫度條件下,臭氧水濃度變化情況;(2)分析中和劑實驗結果;(3)分析不同濃度臭氧水對于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桿菌的殺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