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山東療器械有限公司
地 址:山東淄博高新區化北路先進制造產業創新園綜合樓
聯系人:李經理
手 機:18678103363
Q Q :101092993
傳 真:0533-3595005
主要產品:臭氧治療儀,三氧自體血回輸,三氧治療儀,內熱針治療儀,銀質針治療儀,淄博醫用臭氧治療儀,醫用臭氧治療儀自體血耗材,內熱式針灸治療儀,臭氧大自血血袋

掃二維碼加微信
|
|
|
當前位置:臭氧治療儀 >> 學術動態 >> 臭氧治療儀的學史與現狀 |
臭氧(O3)由三個氧原子組成,是一種強氧化劑,常溫下半衰期約20分鐘,易分解,易溶于水。臭氧的歷史可追溯到200多年以前。1785年,Van Marum 發現在放電時氧氣會發生化學變化,產生一種特殊的氣味。1801年,Cruikschank 注意到在電解過程中有一種不知名的氣體產生。1839年德國化學家Schonbein在巴塞爾發表了題為“電解水過程中陽極的氣味”的論文,這種刺激性的氣體被正式確認為“活性氧”,并命名為臭氧(Ozone)。在當時,Schonbein已認識到臭氧存在于自然界的任何角落,并且隨海拔高度增加而濃度增加。這個偉大的發現至今仍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及地球大氣環境保護有著巨大的影響。1900年前后,Von Siemens發明了“超級感應管”,即所謂的西門子管。這種能產生臭氧的管讓人們了解到了臭氧是一種非常不穩定、難以儲存、能從氧氣獲得并且要立即使用的氣體。人們發現臭氧可用于水的消毒,許多消毒水的工廠由此而誕生[11,12]。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士兵將臭氧用于治療厭氧菌感染所致的氣性壞疽。1936年,法國醫生P.Aubourg最早提倡將臭氧吹注入直腸來治療慢性結腸炎。Payr首先嘗試將少量臭氧直接注入靜脈來治療疾病,由于有氣栓的危險而被禁止。在當時那個醫學不發達的年代,臭氧治療給人們帶來了希望,有許多探索者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1954年,Werhly和Steinbarth嘗試采集5~10ml血液盛入一種容器(圣瓶)里,接受臭氧的短暫處理后(臭氧由紫外燈照射所產生),再將血液注射入供者的肌肉內,以期增強肌體抵抗力,治療多種疾病。這就是自血療法的雛形。然而,在上個世紀50年代,由于缺乏嚴格的基礎和臨床研究,臭氧治療的有效性受到了懷疑,在各國的境遇亦迥然不同。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如東歐、古巴、墨西哥和南美等國備受青睞;臭氧的故鄉德國和奧地利、瑞士樂意接受這種治療方法;意大利、法國、英國、加拿大和美國的少數幾個州尚能認可,而美國的其他州則明令禁止[13]。 步入20世紀70年代,隨著醫學基礎理論研究的深入,臭氧的作用機理漸趨明了,臭氧治療作為一種古老而創新的治療方法越來越多地被世界各地的醫學工作者所認同。在歐洲,幾乎每一個國家都有一個或幾個臭氧治療學會。1972年,Wolff和Hansler在德國創立了第一個臭氧學會。意大利于1984年建立了本國的學會。1999年,意大利發起并組建了國際醫療臭氧學會(IMOS),旨在誠實地促進臭氧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建立完善的臨床治療體系,不為商業利益所驅動。目前在歐洲,臭氧主要應用于創傷及難治性潰瘍(如糖尿病足)的治療、癌癥的輔助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及骨關節疾病的治療、抗自由基防衰老、中風及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治療,其臨床應用療效得到了充分肯定。 Bocci是意大利Siena大學生理學教授,多年來一直從事臭氧治療的多方面研究,并且注意到這種治療方法存在著爭議。1984年以前,靜脈O3注射就有肺梗塞和死亡的報道。1984年后,這種治療方式在意大利被列為非法。Bocci注意到就如P.Richelmi所報道的那樣,O3無毒性但對呼吸道有強烈的刺激,因此禁止吸入。Bocci復習其原始資料發現O3椎間盤注射能夠使髓核里的蛋白多糖變性從而使壓迫神經根的間盤組織萎縮,由此得出了“用O3或O2進行隨機雙盲、與傳統治療方法的臨床研究和長期的隨訪是必要的”的結論[11]。 1998年,Muto(來自Naples)報道了首篇O2~O3混和氣體間盤注射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文章。作者在CT或透視引導下,用30ug/ml的濃度于間盤內注射2ml和神經根及硬膜外注射8ml,該組93例年齡24~45歲治療延續2年時間,表現為持續性的腰痛及神經根放射痛。第一組35例已列為手術對象,放射學檢查顯示為椎間孔內外側型突出、后縱韌帶下突出及髓核游離型。這組無改善。第二組58例為根性疼痛但無神經功能缺失,突出程度較輕,45例獲得優良的效果。隨訪6月,無并發癥[3]。 2003年,Andreula(來自Bari)在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報道了600例,采用每節段4ml濃度為27ug/ml的O3,神經根周圍8ml及40mg Depo-Medrol和0.5%Marcaine。CT引導,術前未使用抗生素。病源選擇為下腰痛、有或無神經根放射痛3月以上,不愿保守治療。CT或MRI顯示為包容性間盤突出。術后6月進行臨床評估?傆行蕿74.3%。作者認為使用皮質激素神經根阻滯在統計學上有明顯的差異。27ug/ml的濃度是安全有效的。2例出現同側肢體短暫性麻木2小時后緩解。無其他并發癥[40]。 2004年,Muto,Andreula和Marco(來自Bologna)聯合發表了一個多中心的研究結果[70]?偣2200例,時間自1996年5月至2003年5月,病例選擇包括間盤突出繼發間盤退變、單個或多個間盤病變、腰背術后綜合癥、間盤鈣化、間盤突出伴椎管狹窄。臨床隨訪1400例。75%獲得成功。420例采用CT或MRI隨訪,間盤回縮只占63%。無任何神經功能障礙及感染的報道。失敗患者的回顧性分析中顯示多與間盤鈣化、巨大間盤突出及合并椎管狹窄有關。Alexandre報告6665例從1994年至2000年的多中心的研究結果,優良率達80.9%[6]。南方醫院介入科自2000年在國內率先開展該項手術,至2007年6月已治療1500余例患者,有效率為82.25%。 第8屆世界神經介入治療大會于2005年10月19日至22日在意大利威尼斯召開,意大利神經放射學會主席Marco教授擔任本界會議主席。由于意大利是開展臭氧治療較早的國家,尤其在腰椎間盤突出方面有杰出的貢獻,因此本屆會議特別開設脊柱疾病介入治療的專題,其中包括臭氧治療研討。來自意大利、中國、阿根廷、印度等國的學者分別對臭氧治療頸、腰椎間盤突出進行專題報道并展開了熱烈討論,成為本屆會議的一個亮點。各國專家對臭氧治療頸腰椎間盤突出的有效性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在治療方法上亦有許多新進展。 頸椎由于其特殊的部位而成為治療的高風險區,外科手術中時有發生高位截癱的病例。臭氧治療頸椎間盤突出與腰椎間盤突出原理相同,采用前入路穿刺進針至頸椎間盤。由于頸前區結構復雜,有許多重要的組織,如頸總動脈、頸靜脈、甲狀腺、氣管、喉返神經、食管等,穿刺過程中有可能損傷這些組織結構,出現嚴重的并發癥。若穿刺過度則會造成脊髓損傷,因此手術必須由經過專門訓練的醫生操作。2002年6月南方醫院開展了國內第1例頸椎間盤臭氧注射術,由歐洲臭氧學會主席意大利神經放射主席Marco完成。該例患者術前表現為頸肩痛及手指麻木,經2年的隨訪療效滿意,已完全康復,所有癥狀消失。目前南方醫院已治療130余例患者,有效率為75.8%[53]。國外對于頸椎間盤突出的臭氧治療尚未見大組病例報道,Albertini 于2002年報道1例車禍外傷致急性頸椎間盤突出的患者,經盤內注射臭氧獲得良好效果[54];Fabris于2003年報道采用頸椎旁肌肉注射臭氧治療頸痛及頸僵直,有效率為87.5%[55]。在第8屆世界神經介入治療大會上,何曉峰綜合南方醫院和解放軍總院肖越勇病例報道58例頸椎間盤突出患者,經前入路穿刺,28例在DSA引導下操作,30例在CT引導下完成。間盤內注射臭氧3~5ml,椎旁注射5~8ml,隨訪3~30個月,總有效率為75.9%,其中56.9%顯效,19%有效,24.1%無效。 臭氧疼痛治療的臨床應用范圍亦很廣泛。Moretti等對頸肩痛的患者分別采用椎旁注射O2-O3混合氣體和抗炎藥物(如可的松+利多卡因等),發現注射O2-O3混合氣體的患者疼痛緩解的情況顯著優于注射抗炎藥物的患者,由此認為O2-O3混合氣體較抗炎藥物具有更加確切的抗炎、鎮痛作用。特別是O2-O3混合氣體聚集在神經根管附近和硬膜前間隙內可以更加有效地緩解神經根受壓所致的疼痛[58]。我們的經驗認為,對于頸椎間盤突出程度較輕,根性癥狀為主,無明顯脊髓受壓萎縮及骨質增生的患者治療效果較好,其中遠期療效亦很樂觀。 除此之外,臭氧尚用于治療關節痛、肩周炎、糖尿病潰瘍、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及病毒性肝炎等。在意大利發行的臭氧治療專業雜志OSSIGENO-OZONOTERAPIA上,Brina和Villani報道一組肩關節囊及肌腱損傷疼痛的患者,采用超聲引導下關節囊內注射臭氧,取得了很好的臨床緩解率[59]。Gjonovich等對肩關節囊損傷導致頑固性疼痛的患者(尤其是棘上損傷的)采用局部注射臭氧,結果67%的患者取得了療效,這些患者不但疼痛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而且關節功能也得到了恢復[60,61]。E.RIVA報道1例對常規藥物治療無效的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采用直腸灌注O2-O3混合氣體(O3濃度為10-12 mg/L),每周2-3次,連續6周,結果令人滿意。隨訪2年,腸鏡檢查患者結腸完全恢復正常[61]。我院亦有這方面成功的經驗,從2002年起治療腰大肌勞損、肩周炎及退行性關節炎300余例,疼痛緩解率達80%;1例下肢潰瘍經連續2日4次臭氧吹注治療后,潰瘍面明顯縮;2例腸漏患者經體外瘺管臭氧局部灌注5~7日后,瘺管逐漸愈合。1例膽道感染的患者,經臭氧灌注后感染明顯減輕。 2000年,臭氧治療病毒性肝炎在歐洲被批準應用于臨床。在急性肝炎的研究中顯示有較好的退黃、降酶等作用;采用每周3次臭氧自血療法和直腸吹注療法,持續8~24周。臨床研究報告顯示,8周后有效率達到91.6%,24周后達到95%。開羅大學Mawsouf報道在丙型肝炎治療(60例)研究中,丙肝病毒RNA轉陰率為37%。初步臨床應用提示臭氧療法是安全、經濟和高效的肝炎治療方法。2004年9月20-22日,我國臭氧治療肝病的學術會議在秦皇島召開,隨后有關的設備和技術被引進,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城市的醫院建立了臭氧治療中心,并開始了臨床治療。南方醫院肝病中心2年來100余例乙肝患者接受每周3次自血療法治療三個月后體內病毒數量大幅減少,其療效相當于患者5年口服抗病毒藥。 關于臭氧治療病毒性肝炎的機理,大多數學者認為主要通過以下三個方面起作用:一是臭氧及其活性代謝產物可誘導人體產生免疫細胞,清除肝炎病毒,此乃免疫殺傷作用;二是誘導人體產生多種細胞因子,如各種內源性干擾素、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粒細胞因子和生長轉化因子等,殺滅病毒感染細胞。同時促進病毒受染肝細胞的抗原性表達,使一些隱匿性肝炎、耐藥性肝炎和肝炎病毒攜帶者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三是臭氧具有保肝護肝作用,主要體現在通過促進血紅蛋白的攜氧能力,以改善肝臟的供氧,同時激活肝臟的自由基清除系統,提高肝臟的抗氧化能力。這些方面的作用主要是通過自血療法和直腸吹注而實現。有報道顯示,臭氧促進自由基清除的作用還被廣泛應用于抗衰老及運動醫學等領域[63-65]。 無論何種治療方式,臭氧都是嚴格禁止直接吸入肺內,因為臭氧可損傷肺泡上皮細胞。除此之外,臭氧尚有激活體內新陳代謝的作用,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為此被列為臭氧治療的禁忌;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即蠶豆病亦被列入其中:由于該病患者的紅血球缺乏抗氧化保護系統,與臭氧接觸會導致紅血球大量破壞[66,67]。 臭氧治療越來越受到各國醫學工作者的青睞,原因在于其簡單、安全、創傷小、費用低。2005年4月在印度新德里舉行世界首屆臭氧治療大會,出席會議的有來自意大利、加拿大、中國、巴基斯坦、西班牙、中國臺北、印度、俄羅斯等數十位專家學者。臭氧治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近年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07年又是我國臭氧治療學術活動最重要的一年。從9月6日至17日,有一系列重要的學術活動舉辦。第九屆世界神經介入治療大會WFTIN(由凌鋒教授擔任主席)臭氧治療專題研討會在北京九華山莊召開,由Marco教授及何曉峰教授擔任共同主席,來自意大利的著名臭氧治療學者Anderula, Muto, Bonnetti,來自印度的Kumar博士,以及來自西班牙的Jose博士等均有精彩的發言。國內的肖越勇、俞志堅、姜建威、彭勇等教授亦有重要報告。這是一次群英薈萃的盛會,代表了當今世界臭氧治療的最高水平。全英文版的國際臭氧治療雜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zone therapy)已于全世界范圍內發行,由意大利Bonetti擔任主編,聘任何曉峰為中國區審稿專家。世界臭氧治療聯合會已于2006年在新德里成立,由Kumar博士擔任主席。網址為www.webfio.it 。中國臭氧治療學會的成立也在醞釀之中,有望在不久的將來,臭氧治療能像其他治療方法一樣,造福于更多患者。
|
|
|
|
|